【必看】蓝眼泪不是幸福的开始,而是灾难的前兆!?原来是因为人类……太恐怖了!


有時,美麗故事的背後,是一個令人悲傷的事實!

幾年前,一張來自馬爾地夫瓦度島、卻被誤傳在台灣澎湖的「藍眼淚」螢光海浪照片,震懾了全世界,並引起各地遊客的瘋狂追逐。一時間,好像有種能看見藍色眼淚的大海,就能得到幸福的錯覺!

shutterstock_213827911

所謂的「藍眼淚」又稱作「藍沙」(blue sand),其實是來自於一種「多邊舌藻」(Ligulodinium polyedra)的浮游生物,屬於囊泡藻界(Chromalveolata)甲藻門(Dinoflagellata)生物,既不是植物也不是動物,大多分布在各地溫暖的海域,多邊舌藻的發光,屬於一種生物發光現象(Bioluminescence),當它被海浪沖上岸時,離開海水後只能短暫生存約100秒的時間,當藍色的光芒逐漸消退,也代表它的生命將隨之結束。

根據研究,當這種浮游生物大量繁殖時,會產生對其它海洋生物有毒的石房蛤毒素(saxitoxin)以及扇貝毒素(yessotoxin),進而影響該水域的水質異常,甚至把這些毒素累積在貝類海產體內,造成食安的風險。而海洋過度的「優養化」,就是造成藍眼淚過度繁殖的最大原因。所謂的「優養化」,指的是大海因為被排入過多廢污水、農業化肥、甚至車輛的廢氣,而形成大量的氮或磷,提供許多有毒藻類生殖的養分,因而吸收了水中大量的氧氣,致使其它生物缺氧而死,造成海洋生態的失衡。

shutterstock_336055733

其實海水「優養化」,只是海洋生態危機中的一個問題,人類活動還是其中最大的因素。過度撈捕、幽靈撈捕、不當經營的養殖漁業、垃圾問題、水銀污染、海上鑽油、海洋酸化、還有濫取鯊魚翅和濫捕鯨魚…等等,嚴重傷害了海洋環境並破壞水中食物鏈的平衡。

隨著全球氣候異常、自然生態系統劣化,海洋保育工作逐漸獲得重視,在各國政府及國際組織不斷地呼籲及宣導下,絕多數國家同意目標在2020年前,將全球海洋保護區的面積增加至百分之10。而台灣目前的海洋保護區面積,約占12浬領海面積的47%。除了仰賴官方政府的法制約束外,更需要凝聚民間的共識力量,才能有效且永續地執行下去。

 

 

 

 

 

来源:natgeomedia